朱姓名人朱洗简介:(1900年9月13日—1962年7月24日),细胞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细胞学和实验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,被称为“蛤蟆博士”。原名朱永昌,字玉文,浙江临海白水洋镇店前村人。祖父朱俊三。1908年,朱洗在私塾门槛,开始念“四书五经”。19...

朱洗

(1900年9月13日—1962年7月24日),细胞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中国细胞学和实验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,被称为“蛤蟆博士”。原名朱永昌,字玉文,浙江临海白水洋镇店前村人。祖父朱俊三。1908年,朱洗在私塾门槛,开始念“四书五经”。1915年-1918年,朱洗就读于临海回浦学校(今回浦中学)。1918年-1919年,朱洗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六中学(今浙江省台州中学)。1919年,朱洗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排字工人。1920年-1921年,朱洗先后在法国的中国餐馆洗碗、巴黎郊外的一个木工厂钉木箱工作。1921年,朱洗在史奈德钢铁厂当车工学徒。1925年-1931年,朱洗就读于法国蒙彼利埃大学,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。1932年,朱洗任中山大学教授。1935年,朱洗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中法大学教授。1937年,朱洗在上海筹建生物研究所。1937年-1942年,朱洗寄居友人家坚持写作。1942年-1945年,朱洗任浙江省临海县琳山农业学校校长兼教员。1945年,朱洗任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、主任。1946年,朱洗兼任台湾大学动物系主任。1950年,朱洗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,兼任生理室主任,历任副所长、所长。1951年,朱洗和助手开始坚持单性繁殖研究。1955年,朱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部(生物学)委员。1956年,朱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。同年,朱洗以蓖麻蚕的引种驯化成功项目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三等奖。1958年,朱洗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1959年,朱洗从理论上总结了两栖类和鱼类关于卵球成熟与受精的系统研究。1961年,朱洗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批“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”。同年,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把这项科研成果拍成了科教片《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》。1964年,朱洗以蓖麻蚕的引种驯化成功项目荣获国家发明奖。1978年,朱洗以混精杂交项目荣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。1985年,朱洗铜像立于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大院中。1989年,朱洗以家鱼人工繁殖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著有《生物的进化》《现代生物学丛书》《怎样饲养蓖麻蚕》等。